信息买卖“灰产”调查:贷款客户成“重灾区”

博主:赤鼎赤鼎 2021-11-18 378

在向银行申请贷款后,小额贷款公司会进行奇怪的电话营销;在互联网上搜索贷款相关信息后,我经常收到贷款中介的电话问候——这些公司是如何获得电话或信息的?事实上,市场上还有一个秘密的信息交易“灰色财产”,银行客户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了。

谁泄露了信息

“我一天可以接到七八个贷款电话,这严重干扰了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住在朝阳区的徐军,北京方面表示,他已经拉黑了很多电话号码,但仍有一些电话会再打进来。

一个月前打进来,徐军曾经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忙了一段时间后,贷款没有通过审批,随后这些贷款中介的电话接踵而至。“贷款中介怎么知道我想贷款?这个时间点非常准确。”徐军告诉记者。

与徐军有相同经历的人不多,但大多数人只能忍气吞声,很难找到原因。在客户信息披露过程中,个人客户很难确定责任人,更难确认哪个环节出错。然而,面对客户信息披露的结果,大多数贷款客户往往无法向银行解释。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在监管要求银行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后,通过银行披露客户信息的可能性仍然相对较低。“不排除内部个人会冒险出售客户信息,但目前银行已经进行了严格调查和严惩,内部披露的可能性很小。”

“信息披露可能是技术性的,即网络爬虫。”该股份制银行的人士推测,目前一些科技公司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或直接提供相应的资源。

在调查中发现,市场上确实存在销售客户资源的公司,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提供爬虫服务,帮助企业通过有针对性的需求挖掘客户。例如,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中介机构将与这些技术公司合作,挖掘有贷款需求的客户,然后以一定的价格将其转售给小额贷款公司和中介公司。

“这些购买的资源不是一次性的。一家公司打电话后,它可以将资源层层转售给其他公司,这导致银行贷款客户接到贷款中介的电话。“一位市场人士说。

北京一家贷款中介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该公司运营的最大困难在于客户扩张,也就是说,锁定有贷款需求的人是最困难的。“拒绝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客户其实很有价值。中介公司可以通过其他银行贷款或其他方式帮助客户满足资金需求,中介公司也可以赚取中介费。”

信息披露“堵住漏洞”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该法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界限,并要求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大数据的成熟、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等都不能直接成为“剑指”目前,公众关注度高、反应强烈的各种混乱。

事实上,监管机构对客户信息披露的严厉打击在过去两年席卷了整个金融界,银行也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检查。但是,客户信息披露并不局限于客户和银行,这也需要更多的市场监管机构参与。

早在2016年11月,原银监会就专门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个人信息披露案件风险预警的通知》,提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个人信息管理和使用制度不完善,岗位约束和机制监管缺失,内控制度建设未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完善;甚至一些银行“内部人”为牟取非法利益而出售客户信息,一些银行忽视管理员工的日常行为,个别员工在社会犯罪分子利益的诱惑下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出售或非法提供客户个人信息,导致案例风险。

自2017年以来,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于今年11月3日曝光了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案件,包括泄露客户财产信息、泄露客户信用信息等,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宣布,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分行的行长向装修公司泄露了客户信息。在被法院判处6000元罚款三年的同时,他还被禁止工作五年。

“一些银行贷款是联合贷款,业务涉及其他银行。信息是否可以共享是一个问题。一些银行贷款涉及第三方平台或电子商务和其他合作伙伴。银行还应该能够确保其业务中客户的信息安全。“股份制银行认为,在与客户的沟通或沟通中,银行还需要注意信息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给客户带来麻烦,这就要求银行加强与沟通公司的合作。

The End

发布于:2021-11-18,除非注明,否则均为佳达财讯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